hoka one one

Archive for 2015 年 9 月 20 日

重慶女作家冷凍遺體 等50年後起死回生

  杜虹(左)

  ALCOR總部

原標題:中國首例!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許,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隔壁房間,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已經等待了8個小時,事實上,他們從5月19日開始就在為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時40分,杜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兩名美國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內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制設備按壓心髒,保證血液繼續循環。

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迅速轉移到手術地點,耗時約1小時。接下來是灌流,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凍過程中水分凝固會形成冰晶,極易刺破細胞,造成巨大傷害,所以冰凍技術的要點是使用冰點更低、不容易結晶的保護液代替水分,達到脫水的效果。

美國醫生首先用稀釋過的保護液,逐步替換遺體中殘留的血液。隨後,使用儀器打開遺體頸部的總動脈和總靜脈,形成一個液體輸入的回路,輸入保護液,隨後開始重頭戲——替換頭部殘留的血液。

替換過程比較漫長,醫生會逐步加大保護液的濃度,從動脈輸進頭部。當人體內保護液濃度達到遺體保存要求後,繼續監測靜脈輸出液體中保護液的濃度,當輸出液體的保護液濃度與輸入濃度一致時,表示頭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過4個小時,整個過程需要在冰凍低溫接近0攝氏度的情況下完成。此後需要將遺體進一步降溫。工作人員使用-60℃的幹冰對遺體逐步降溫,最終將遺體保存在一個-40℃左右的冰棺當中。至此,遺體冰凍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來,杜虹的遺體會在冰凍狀態下被送到位於美國洛杉磯的Alcor總部(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遺體頭部將被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工作人員將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的頭部長期保存。按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複活。

玩笑

  “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杜虹,重慶市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歲。

2013年底,杜虹到醫院做過一次全面體檢,報告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僅10個月後,去年10月她因胃痛再到重慶本地一家醫院檢查,彩超結果顯示“胰腺佔位”。

當時陪杜虹去醫院的,是她28歲的女兒張思遙。“醫生看了報告單後,表示想和我單獨談談。”張思遙說,當時母親就是不答應,堅持要求知曉病情,為此母女倆還在醫院吵了一架,最終是張思遙妥協了。

“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醫院看看有沒有手術的可能吧。”醫生最後這樣說。張思遙悄悄地上網查詢,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會以極快速度奪走生命。

此後,張思遙陪母親走遍了北京最好的醫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腫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杜虹的情況並不適合手術。僅有的一家表示可以試一試的醫院,連1%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證。

最終,杜虹放棄了手術,選擇了放化療。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杜虹的病情還算穩定,平時有空還能在家練練書法,和女兒一起逛逛花市。春節期間病情好轉,杜虹還和女兒一起到女婿魯辰的家鄉深圳過年。

3月中旬,杜虹的狀況急轉直下,檢查顯示到了終末期。張思遙為此常常偷偷的哭,“反而母親比我淡定了許多。”張思遙說,治療期間,網上一則新聞引起了母親的興趣: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的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一科研機構冷凍,期望未來科學發達時再將女兒解凍治療。

“母親當時曾半開玩笑的說,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冰凍

  她是中國第一人

母親當時也許只是開了個玩笑,但女兒不這麼想。今年5月初,張思遙鄭重其事的把幫母親冰凍身體的想法告訴了丈夫魯辰。

“我當時聽到妻子說的話,真是驚呆了。”魯辰說,出於安撫妻子的情緒,他決定嘗試一下,沒想到真的在網上找到國內一家聲稱可以做人體冰凍的公司,他甚至還和負責人見了面。

對方告訴魯辰,這項研究已經停止了,況且,要完成人體冰凍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產。

“我們只是普通工薪階層,如果需要這麼高的費用,只能作罷。”結果讓魯辰有些灰心,但他沒有放棄。通過幾名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他輾轉聯系到了美國一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Alcor。

“聯系了幾次,我們認為,對方給我們的信息是可信的。”魯辰說。

“人的死亡並非瞬間完成。”中國農業科學院動物基因工程在讀博士魏景亮,是幫助魯辰夫婦的志願者之一。

魏景亮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從生物學原理上說,在醫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時間,用科學手段讓患者進入“醫學穩定”狀態,隨後再采取一系列方法進行冷凍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讓人體在有限受損的狀態下進入冷凍狀態。

“我們相信,冷凍人體在科學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准之後解凍,是一種希望。”

由於所學專業,魏景亮4年前開始關注對美國Alcor人體冰凍技術,據他介紹,近十年來該技術有了比較明顯的突破,因此近十年間參與並實施冰凍的人數比之前幾十年的總和還要多。

在國內,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此進行研究,關注此技術的大多以業餘愛好者為主,魏景亮便是其中之一,他們通過知乎等網絡平台走到一起。今年4月左右,他們通過網絡得知了杜虹的意願,並與家屬進行了聯系,隨後,又很快和Alcor達成了捐贈遺體的協議。

魏景亮稱,據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全國首例參與人體冷凍保存以期望“複活”的案例。即使在亞洲,也僅有今年2月份媒體報道的泰國小女孩冰凍頭部的案例,應屬於亞洲第二例。

《三體》

  小說裏的故事成真了

“我們從Alcor了解到的情況是,全身冰凍需要200萬元人民幣,只冰凍頭部的話,需要75萬元人民幣。”魯辰說,經過反複考慮,他們認為冰凍頭部的方案比較合適。

只冰凍頭部,母親會同意嗎?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願意。

除了作家、詩人外,杜虹還有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知曉的身份——她是前不久獲得雨果獎的大熱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在小說中,有一個叫雲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腦後通過冰凍技術保存,最終通過三體人的克隆技術成功複活。

“媽媽說,50年後能否有效是未知數,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遺體做實驗,新興科技總要有人嘗試。”魯辰說,因為母親節儉,所以他們隱瞞了花費金額。

隨後,張思遙賣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積蓄,湊齊了所需的75萬元費用,和Alcor簽了協定。

在《三體》中,對於雲天明的大腦被冰凍技術保存後的場景是這樣描述的:“在他們正中有一個工作台,上面放著個一米左右高的不鏽鋼圓柱形絕熱容器,剛剛密封,從容器中湧出的超低溫液氦產生的白霧還沒有消散,由於低溫,那些霧緊貼著容器的外壁緩緩流下,流過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霧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塵世中的東西。”

如今,杜虹的遺體已在美國洛杉磯完成了冰凍。張思遙與丈夫魯辰期間已前往美國進行了探視。根據美方機構工作人員介紹,杜虹遺體的處理十分成功,在受損很小的情況下,已通過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環境中。

至少從封存技術來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雲天明驚人的相似。

約定

  “媽媽,我們未來見”

“媽媽的命運多舛。”前日下午,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的約定見面地點,張思遙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她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

張思遙說,母親有時候堅強到“沒朋友”。早年當知青上山下鄉,恢複高考的第二年,母親憑自己的努力考出農村,當上老師,再做到圖書編輯。幾十年來,母親為張思遙放棄了很多,包括自己的愛情。

張思遙5歲那年,母親將她童趣的話整理成詩歌,成為她人生第一首作品,這為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一名編劇打下了興趣基礎。

張思遙10歲那年,杜虹還資助了一名8歲女孩。女孩和張思遙一起喊杜虹“媽媽”,成了家裏的第三個成員。如今,女孩已考上了大學,至今還與張思遙姐妹相稱。張思遙說,2005年起妹妹幫助十幾個農村學校建立起愛心書架,為農村孩子送去了大量圖書。

“2013年,外婆病重,為了照顧外婆,母親放棄了與一位美籍華人的愛情,放棄了去美國定居的機會。外婆去世後,日子剛剛回到正軌,她又患了胰腺癌。”

“媽媽是堅強的。”張思遙說,隨著母親病情惡化,每次搶救都需要打開氣管,心肺複蘇可能還會壓斷肋骨,病人的感受會十分煎熬,放棄搶救甚至對病人會更加人道。

這時,美方機構還未做好接收的准備。張思遙幾次詢問母親,是否放棄冰凍實驗,但杜虹堅定地拒絕了。醫生甚至表示,這是她行醫十幾年來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下要求積極搶救自己的病人。

5月30日,是杜虹的最後一天,張思遙說,媽媽你知道嗎,如果計劃成功了,也許我們相見時你比我還年輕,也許要你來照顧我。杜虹回答:“那好好哦。”而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對著女兒說:“我想抱下你。”

5月30日下午,61歲的杜虹去世,張思遙在朋友圈中寫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點40分。媽媽,我們未來見。”

正妹女模是大胃王! 96秒狂吞12個甜甜圈

女人通常會為了保有完美的身材曲線而刻意節制飲食,但紐西蘭一名23歲女模內拉(Nela Zisser)竟打破眾人的刻板印象,興趣是挑戰大胃王,日前以96秒狂吞12個甜甜圈後,又吃下一份牛排。

內拉是紐西蘭前地球小姐,日前上傳一段影片「甜甜圈大胃王」,展現她驚人的能力,以96秒的速度吞下超過2800大卡的12個甜甜圈。她表示這次甜甜圈的挑戰對她來說很簡單,而且沒有飽足感,之後又吃下了一份牛排才有飽的感覺。

據過去的紀錄,內拉曾16分鐘內吞下120塊雞塊,還有不到4分鐘吃下重達1公斤的大漢堡。內拉說:「挑戰大胃王是她的興趣,平常則靠瑜珈和衝浪保持身材,而且不抽菸、不喝酒。」

捐精得iPhone 6S遭吐槽

iPhone6s出來了,你拿什麼買?還想“賣腎”嗎?最近湖北省人類精子庫官方微信公眾號推薦了個新方法,獻精換6s!消息一出,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想要去,宣傳效果倒是有了,但是這樣“呼籲”合適嗎?

精子庫推送“獻精得iPhone”引爭議

9月14日,湖北省人類精子庫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條題為“iPhone 6S購買新方案”的微信,文內稱無需賣腎就能輕鬆擁有iPhone 6S,方法則是“獻精”。對此,不少人質疑官方機構以此吸引捐精者不妥。而回應稱,這只是普通的宣傳手法,對於已有獨立價值取向的捐精者來説,能有自己的判斷。(9月16日《長江商報》)

不只是湖北精子庫,上海仁濟醫院人類精子庫、上海人類精子庫官方微信公眾號也相繼推送了一條標題相同、內容相似的微信,閲讀量迅速突破40萬。對此,不少人質疑官方機構以此吸引捐精者不妥。有網友表示,“覺得不好,雖然主要意願還是在個人,但這樣的話就是在提供機會,是一個不好的引導。 就像賣腎一樣,那邊有了渠道有了收購人,勢必會有人孤注一擲去賣腎。感覺就像是變相的“買腎”行為”。也有網友質疑,“這個廣告是否違反新的《廣告法》呢?”而大多數網友則多是抱着調侃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問題,“以後不叫腎6,叫精6s”。

湖北省人類精子庫負責招募工作的朱醫生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捐精者的招募一直都比較困難。由於受到了各種限制,捐精的招募資訊無法作為廣告刊登,這幾年來,被逼無奈將招募資訊放到了一些“地下捐精”的資訊羣裏,也導致公眾對國家審核通過的正規人類精子庫產生誤解。

然而通過這種“誘惑性”的廣告宣傳方式,難道就不會有損形象,不會被誤解嗎?我國明確規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屬於限制性應用的高新衞生技術,各省級衞生行政部門要採取切實措施,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這樣一來,將捐精和最新的iPhone6s聯繫起來,不免有些商業化的色彩。

由於很多人對捐精的認識並不多,也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得不承認,真正自願去捐精的志願者並不多,而這些志願者的精子可以成功進入精子庫的也僅有30%。再加上有官方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或有5000萬左右的不孕不育患者。這更使得精子庫的精子供不應求。

此外,朱醫生解釋,捐精者必須是22歲—45歲的健康男性,而這部分人已有相對完整的價值取向,對於微信內容也能有自己的判斷。話雖沒錯,但微信是一個自由的平台,首先,我們不能確定最先接收到這一資訊的人是否是在這一年齡段內;其次,此條微信被轉發後,看到的就是成千上萬的網友,這就很難説不會有那些未到年齡或不符合要求的人為了買iPhone6s躍躍欲試。

而且,捐精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完成的事,僅強調捐精就能換iPhone6s有些誤導。雖然微信上的語言使用更輕鬆有趣,但對於一些正規的機構平台來説,與其適得其反遭吐槽,不如就從正面的角度去呼籲,去讓人們認識捐精,更有意義,畢竟呼籲的方式不只有誘惑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