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經濟

美媒放風:美財長將就中美經濟關係發表演講

據彭博社18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在本周就中美經濟關係發表其上任以來涉及面最廣的演講,包括尋求公平競爭前提下“健康、互利”的經濟關係,以及與中國政府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

據彭博社18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在本周就中美經濟關係發表其上任以來涉及面最廣的演講,包括尋求公平競爭前提下“健康、互利”的經濟關係,以及與中國政府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

報導稱,耶倫本週四(20日)將在位於華府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表演講。 報導聲稱,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即使雙邊貿易創下新高,中美兩國也越來越多地將對方視為其最大的戰畧和經濟威脅。 在美國財政部18日發表的演講預覽聲明中,耶倫聲稱,在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中,美國對自身經濟的實力和持久力充滿信心。

報導稱,根據聲明,耶倫將在演講中概述拜登政府的主要目標,包括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保護人權、尋求公平競爭前提下“健康、互利”的經濟關係、交換更多有關全球總體經濟狀況的信息,以及與中國政府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

報導提到,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减少美國在關鍵商品和資料上對中國的依賴,並推動其盟友也這樣做。 彭博社稱,此舉不僅激怒了北京,也激怒了其盟友,這些國家認為華府的做法太過分。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最近在訪問中國時表示,他反對與中國“脫鉤”。

報導還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月還警告稱,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推動地緣政治分裂,並可能損害全球經濟。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格對此回應稱,美國不尋求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或限制中國的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5日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摘錄中表示,中美關係緊張可能會使全球經濟損失約2%,且中美“脫鉤”意味著世界會更貧窮,沒有真正贏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藍慶新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關係走到現時這樣的狀況,責任更多是在美方。 “中國一貫主張對外開放,而美國近十年來實行的一些政策不斷鼓吹逆全球化和對華‘脫鉤’,把經貿關係意識形態化、政治化,這是中美關係緊張的主觀原因”。

就中美關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4月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始終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看待和發展中美關係。 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根源在於美方基於錯誤的對華認知製定和執行錯誤的對華政策。 美方應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損害中國利益,停止一邊聲稱要為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一邊破壞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

全球有「缺」陷!內地限電料很快衝擊世界經濟

綜合媒體報道,除了中國恒大(03333)的債務危機外,市場分析警告,內地電力供應受限也可能波及全球經濟。

報道指出,對電力需求持續提高、燃煤和天然氣價格飆升,以及內地嚴格減排目標等,導致內地採取限電措施,首當其衝是煉鋁、紡織、大豆加工廠等製造業,許多工廠被要求限產,甚至完全停工。

在內地23個省份中,近半未能達成中央設定的能源密集度目標,現正面臨限電壓力;江蘇、浙江和廣東所受的衝擊最大,keen shoes這3個工業重鎮合計佔內地經濟規模近三分之一。包括野村的報告指出,目前市場關注焦點集中在恒大和中央對樓市的打壓,另一個重大的供給面震撼(限電)可能被低估、甚至忽視。故分析預測,內地經濟於第3季將陷入收縮。

然而,除了內地之外,全球能源供應也極度緊張,其中,歐洲市場已引發混亂,因經濟自疫情中復甦帶動了家庭和企業的用電需求,但礦商和石油鑽探業投資減少,使產量受限。

最後,分析警告,內地限電措施的影響將擴散並衝擊全球市場,各地很快就會開始感受到紡織品、玩具到機械零件短缺的問題。

北韓相隔75日再射導彈 日方指射程可達5500公里

北韓相隔75日再射導彈 日方指射程可達5500公里 – 雅虎香港新聞

【APEC】蔡英文委宋楚瑜任特使 代表台灣出席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峯會,將於11月10日及11日在越南峴港召開。總統蔡英文今天下午3時半正式宣布,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APEC特使,這是第二度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代表總統蔡英文出席。宋楚瑜前天出席雙十慶典時,一改以往來者不拒的受訪態度,會後面對媒體提問立即快步離去。據透露,今年APEC主辦國越南特使下周才會再到台灣遞送APEC邀請函,為避免節外生枝,宋楚瑜當日才低調不回應媒體。待蔡英文收下邀請函後,宋楚瑜才將舉行記者會說明。這次隨行人員除親民黨立委與相關人士,包括政委鄧振中、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國安會副秘書長蔡明彥、經濟部長沈榮津。消息指,今年主辦國特使較去年遲了一周赴台遞交邀請函,導致台方行程規劃較為緊湊,待總統府宣佈APEC領袖代表人選後,外交部也將對宋楚瑜進行簡報。而宋楚瑜預計11月7日抵達峴港丙後即舉行記者會,11日結束時也會再次舉行記者會說明成果,預計11月12日返台。

特朗普新政第一周:連簽三份總統令退出TPP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時期就承諾,他若當選總統,上任第一天就是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美國時間週一(1月23日),特朗普言出必行。上任第一周的頭一天連續簽署三份總統令,頭一份就是宣佈美國退出TPP協定。在一邊簽署總統令時,他還一邊向在座的媒體說:“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吧?我們都說(要退出)好久了不是嗎?對美國工人是大好事啊!”

除了退出TPP以外,當日特朗普總統還簽署了另外兩項總統令:一項是凍結聯邦政府員工招聘,另一項則是禁止聯邦資助外國組織提供墮胎幫助。
桑德斯:“很高興TPP終於死了”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畧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此前參與TPP談判的12個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汶萊、馬來西亞、紐西蘭、新加坡、越南、日本。而奧巴馬政府是該項協定的力推者,但該協定一直得不到美國國會的許可,不少美國人認為這個貿易協定傷害了美國本土利益。
對於特朗普此次正式退出該協定,美國國內出現正反兩方截然不同的聲音。
此前的美國大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廣受新一代年輕人支持的參議院桑德斯是特朗普此項決議最積極的支持者。他發佈聲明稱:“我很高興TPP終於死了。現在是製定新的貿易政策來幫助美國的工人家庭,而不是跨國公司的時候了。如果特朗普總統真的要製定這樣一項幫助美國工人的新政策,我將很高興與他合作。”除了桑德斯之外,多位參議員也表達了支持。

麥凱恩:“退出TPP是嚴重的錯誤决定”
激烈反對特朗普此次退出協定的也都是重量級人士。其中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此前在2008年輸給奧巴馬的麥凱恩就第一時間發佈聲明對此决定予以抗議。他說:“特朗普正式退出TPP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將對我們美國的經濟和我們在亞太的戰畧地位產生持久的後果。”
他進一步稱:“該决定將使美國喪失促進出口,减少貿易壁壘,開拓新市場,保護美國發明和創新的機會。這將為中國創造機會重寫經濟規則。這也將給亞太地區發出一個令人擔憂的美國將要離開的訊號。”
(麥凱恩)
給中國創造機會?
在反對特朗普退出TPP的聲浪中,最普遍的觀點就是此舉將給中國製造機會,同時傷害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關係。就在特朗普宣佈退出TPP前不久的幾個小時,日本首相安倍還向美國喊話,稱“相信特朗普總統會理解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TPP的重要性。”由於日本國會已經準予TPP協定,此次特朗普的決議對日本無疑是沉重一擊。
美國老牌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第一時間表示,“退出TPP將減緩美國經濟,傷害美國就業,削弱美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地位。而中國或將成為主要獲益者。”
白宮俄羅斯問題首席顧問,前美國駐俄大使,先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邁克爾·麥克福爾則認為:“特朗普本可以為了美國工人階級討論出一個更好的TPP協定,全盤退出TPP不會讓‘美國重新偉大’。今天徹底退出TPP只是白白讓中國撿了一個大便宜。”
美國“新貿易時代”到來了?
同在當日,美國新任白宮發言人Sean Spicer在媒體發佈會上就特朗普退出TPP一事做出回應,他說,此舉“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的新時代到來了。”他表示,未來美國將致力於與全球經濟夥伴構造“雙邊貿易關係”。
(新任白宮發言人Sean Spicer)
現時,特朗普政府下的負責貿易的“鐵三角”包括:商務部長提名人Wilbur Ross,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和白宮貿易委員會主席Peter Navarro,但是商務部長任需要獲得美國國會的最後準予,所以Wilbur Ross仍在等待正式任命。一旦正式班子獲得國會認可,預計他們三人將就新的貿易協定與全球各國進行新一輪談判。
記者當日訪問國貿易代表官方網站時看到,網站首頁(見下圖)已經通欄掛出“美國第一貿易政策”的巨大聲明,該政策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致力於保證美國工人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公平的機會,將為全美國人重塑貿易政策。新的美國第一貿易政策將讓公司留在美國、在美國創造就業、在美國交稅、並重建美國經濟。”

 

台媒民調:僅11%自認是中國人 20年來新低

自1996年以來,我國台灣地區經歷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三任領導人,台灣民眾對身分認同、“統獨”和兩岸關係,也隨之變化。據台灣《聯合報》最新民調,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上升到73%,創調查以來的新高;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則持續探底,竟然僅剩11%;另有10%受訪者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聯合報》分析,20年多年來,台灣民眾的身分與“國家認同”已發生了顛覆性的嬗變,其間領導人的言行是否發生了指導性作用,是一個披著神秘薄紗的命題。李登輝罩著統一的外衣不斷對外試探,陳水扁直接用“一中一台”衝撞,馬英九則以“九二共識”與大陸共處;蔡英文的下一步棋,將牽動兩千三百萬人的共同命運。

報導稱,李登輝無疑是個要角,認同的飄移與波瀾由他開始,他曾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卻又低吟“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去中國化”教育是陳水扁最重大的認同工程,他依據“同心圓史觀”研定的高中歷史“九五課綱”可以說是對認同的劇烈衝撞。

當年“九五課綱”主導者、現仍是“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稱,認同並不是“總統”一人說了就算,他反問馬英九上台後不是極力表現要統一的趨向嗎?為什麼主張“獨立”的人卻更多了?馬英九任內台灣人的認同走向確與馬的政策意志完全背離 ,正是一個典型的悖論。

為了解台灣民眾最新動向,《聯合報》於3月14日推出“二十年民主路 台灣向前行”專題調查。調查觀察近20年來民眾對“國家認同”的意向變化,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從1996年調查的44%、2006年調查的55%,攀升到本次調查的73%,創近20年來調查新高。

台媒民調:僅11%自認是中國人 創20年來新低

聯合報民調

這份民調訪問了1019位成年民眾,抽樣誤差在正負3.1%以內。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則由20年前的31%、10年前的20%,降至這次調查的11%,是歷次調查新低。另外,本次調查也有10%的人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1%覺得“台灣人”就是“中國人”,6%無意見。

至於對台灣前途的看法,本次調查發現,有1成9希望盡快“獨立”,1成7傾向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4%主張“急統”,8%主張“緩統”,4成6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另有6%無意見。從世代差異看,各世代中以20到29歲年輕族群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最高(8成5),主張”急獨”(2成9)及”緩獨”(2成5)的比率也都高於30歲以上族群。

另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指標民調公司14日上午也公佈最新民調指出,“兩岸同屬一中”如果是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9.2%民眾表示能接受、81.6%不能接受,9.2%未明確表態。經交叉分析愈年輕者愈不能接受,同時泛藍立場民眾也與整體受訪者意見相近(17.9%能接受、75.2%不能接受)。

至於“兩岸同屬一中”如果同屬“中華民國”,有28.8%民眾表示接受、60.0%不能接受,11.2%未明確表態。經交叉分析愈年輕者愈不能夠接受,泛藍民眾54.3%接受、39.0%不能接受,泛綠民眾14.2%接受、81.8%不能接受,中立民眾25.4%接受、53.2%不能接受。

台媒民调:仅11%自认是中国人 创20年来新低

此外,對於大陸表示蔡英文必須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才可能維持目前兩岸官方或經濟交流,在此情形下37.6%認為新領導人蔡英文“不應該”接受九二共識,33.4%認為蔡英文“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未明確表態28.9%,民眾對此議題看法分歧。

台媒民调:仅11%自认是中国人 创20年来新低

國共會談:習近平與朱立倫舉行歷史性會晤

朱立倫(左)與習近平(右)在人民大會堂內握手(台灣中央社圖片4/5/2015)
朱立倫(左)與習近平的會面歷時約一個小時。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周一(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自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媒體報道說,這次會見是兩岸執政黨領導人60多年來的首次會面。

因上次國共兩黨領導人2005年在北京會面時,國民黨在台灣大選中落敗成為在野黨,而這次朱立倫卻是身為台灣執政黨的領袖,因此意義重大。

兩人的會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進行了大約一個小時。在會晤開始的時候,媒體也獲准在場拍照和拍攝。

習近平:兩岸處於重要節點

習近平在會晤中首先發表講話,他表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新的重要節點上,兩岸關係的路應該如何走,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和社會各界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攸關中華民族及國家未來、攸關兩岸民眾福祉,需要大家認真思考。

他還補充說,國共兩黨應該加強交流,開拓創新,擘劃兩黨關係新前景。

朱立倫:希望兩岸有區域合作

至於朱立倫則隨後表示,希望未來兩岸能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攜手合作,在亞太區域的和平、環保、經濟等領域共同攜手合作。

朱立倫還說,相信兩岸年輕世代也能在區域和平上攜手合作。

朱立倫並引述習近平先前曾說,「世界要好,亞洲才能好,亞洲要好,世界才能好」,認為這個道理套在兩岸也一樣,那就是「兩岸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兩岸才能更好」。

兩岸政治互信度低

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內戰中被中共擊敗逃往台灣,和中國大陸形成隔海對峙的狀態。台灣一直被中國大陸當作中國的一部分。但台灣的反對黨民進黨被認為傾向台灣獨立。

自從國民黨的馬英九2008年當選台灣總統後,兩岸關係發展到了60多年來的最好水平,兩岸經貿關係得到長足發展。

儘管如此,兩岸的政治信任度很低。有評論說,台灣引以為豪的民主制度使台灣人不願意在政治上被中國大陸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