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馬克龍

安德魯•塔隆(Andrew J.Tallon教授)生前完成巴聖母院啟動光建模型使修復成為可能

歷史學家塔隆已完成巴黎聖母院雷射建模,但學者已於去年離世

巴黎時間4月15日晚,巴黎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在一場大火中被損毀。高達80米的木制尖頂建築在濃煙中崩塌,讓全世界的人們陷入悲痛之中。所幸的是,有幾個消息可以讓福斯稍感寬慰。首先,火灾並不是故意縱火導致的。第二,大火現時已經基本被撲滅,大教堂剩餘的大部分建築和文物都得到了保護。最後,從長遠來看,已經造成的損失可能並不是太大。“凱西莫多的鐘樓”還在,讓很多心系巴黎聖母院的人稍微放了心。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承諾將要重建這座大教堂。

那麼如果想要重修這樣一個複雜精緻的建築,我們能怎麼辦?

有一個人的研究可以讓這件事看起來沒那麼糟糕。藝術歷史學家和歷史建模師安德魯·塔隆(Andrew Tallon)博士在2015年對巴黎聖母院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研究,創建了該建築的數位檔案。儘管巴黎聖母院的歷史悠久,但是關於建造這座建築的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資訊卻寥寥無幾。囙此塔隆希望通過雷射掃描科技,來解密這座古老的建築。

塔隆所採用的雷射建模科技指的是用雷射來“拍攝”聖母院,將掃描儀裝在三脚架上,然後再量測掃描儀和雷射所擊中的每個點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點都代表一段不同的距離,通過分析這數百萬個點,塔隆可以瞭解聖母院在日光下是如何擴張和收縮的,以及在更長的時間內是如何變化的。結合雷射掃描儀生成的“點數據雲”與現場拍攝的圖片,塔隆為底層結構和聖母院的設計建立了精細的模型,從而判斷當初建築師在哪些地方偏離了原計畫,或者由於地面情况不穩定而停工了。

塔隆在接受《國家地理》採訪時詳細描述了這項科技,“我必須建立起一個目標網絡,這些目標代表的是空間中的位置點。定義了掃描的密度(掃描的分辯率)後,釋放雷射。發出一束光後,它會量測光束從發射到擊中目標所需的時間,以及返回目標所需的時間。”

塔隆的研究發現,佔據聖母院一側重要位置的國王畫廊(Gallery of Kings),已經偏離了垂直線近一英尺。此前研究人員曾懷疑,國王畫廊的建造曾停止了長達10年之久,塔隆的新研究則揭示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建築工人在意識到這棟建築正逐漸在稀薄的沙土中移動後,便停止了施工。當地面情况穩定後,工人們又在十年後重新開工。

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資料顯示聖母院內部的柱子排列不是完全對齊的。這可能表明,工人們可能並未將聖母院所在地原有的建築全部拆除,而是和後來的建築融合到了一起。飛拱,通常被認為是後期新增到建築中的,可能一開始就修好了以平衡拱形的效果(這種結構往往會往外傾斜)。飛拱提供了一個外部支撐,將牆壁向內推,從而平衡拱形的效果。囙此,巴黎聖母院的牆壁自建成以來幾乎沒有移動過,這也證明了建築中所達到的精妙平衡。

塔隆所採用的掃描科技可以為任何給定的建築建構極其精確且“豐富”的3D模型。雖然現時關於聖母院模型的具體數據沒有公開,但塔隆在過去做過類似的工作(比如他為坎特伯雷大教堂重建所做的工作),擁有“50億點雷射掃描點”和大約100GB的存儲數據。

多虧了安德魯·塔隆博士的辛勤工作,巴黎的官員們或許能使用聖母院的3D模型,使這座地標重拾輝煌。但不幸的是,塔隆已於2018年辭世,他無法對自己的工作是否對重修巴黎聖母院有用做出回應,而未來的巴黎修復專家能否利用塔隆的研究成果還有待觀察,也有一些相關領域專家表示,數位化對修復與重建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安德魯•塔隆(Andrew J.Tallon教授)被譽為法蘭西哥斯大黎加藝術和建築的創新學者,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將數位科技引入中國古代建築的空間考查古文分析和重建中。從他所有的作品中可以得知,他是一比特富有才華橫溢、勇於實踐的教育家,致力於用生動活潑且有意義的管道重溫歷史。(一)巴黎聖母院(2013),(Dany Sandron)美國獎提名,自2010年起定期在全國範圍內播出。紀錄片《秘密天主教堂》於2011年在歐洲上映,2013年的版本《根與翼》在法國三臺播出,並在“國家地理”的創新者系列播出。

塔隆教學授權於1969年3月12日在比利時魯汶,2018年11月16日去世。在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讀本科學時,他主修音樂,但同時也選修了研究哥式建築結構的工程師羅伯特馬克爾(Robert Mark)教學授權的每門課程。

之後,他開始了環球旅行。起先他去了法國,在那裡他學習了中國的語言。然後他又來到了紐約,在那裡開了一家音樂作曲工作室。後來他又在加州北部的一座修道院停住了下來,開始索索侶的生活。不過,他們告訴他,他並不適合做這件事。

2007年,塔隆進入瓦倫坡學院藝術系教授中國世界藝術、建築和當代聲學。是音樂把他帶回了哥倫比亞式大教堂。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史家默認(Murray)正在為亞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做一個多媒體項目,需要有人來做“教堂可能發出的聲音”。馬克托告訴他。只有一個人應該聯系,那就是安德魯·塔隆。

法國「黃背心運動」愈演愈烈,抗議風潮席捲多個城市

法國「黃背心運動」愈演愈烈,抗議風潮席捲多個城市,隨示威持續三周以來,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周一在電視演講裏讓步,先承認自己未有盡好本份,並宣布明年一月起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以及承諾減稅。

Internet

Photo from Internet

馬克龍在演講裏表示,持續幾周的運動為國家帶來深重影響,民眾訴求更導致連串不能接受的暴力,他自言理解大眾的憤怒,更承認自當選以來,未有好好就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他稱:「我承擔個人責任,我知道我有些尖銳言辭傷害到你們。」

Internet

Photo from Internet

為回應大眾訴求,馬克龍表示從2019年開始,每月最低工資上調100歐元,僱主無須為此付出額外成本,由政府包底;撤銷他承認是不公平對每月二千歐元以下退休金加稅的計劃,以及會取消向僱員加班費徵稅,但仍舊拒絕恢復徵收「富人稅」。

Internet

Photo from Internet

雖然示威者多次要求馬克龍下台,但他在電視講話中未有言退,自言自己會大力整頓政治體系中的陋習,希望社會盡快回歸平靜。有指馬克龍在這次演說一改之前強硬態度,承認政府做得不足,反映他對愈演愈烈的連日抗議作出「讓步」。

Internet

事實上,「黃背心運動」導火線是燃油稅上調而引發,不過卻觸發其他民眾對於社會不平、政府偏袒富人的不滿,有人表示:「「我們繳稅,議員在國會睡覺,卻拿很高薪水,有些人每周工作48小時更要加班,才能勉強維生,政府卻一邊減年長者退休金,一邊取消富人稅,沒有邏輯可言。」

Internet

Photo from Internet

現在巴黎街頭「戰火」仍未停止,法國零售業協會Sophie Amoros表示,自示威開始以來,當地零售業的收入損失約11億美元。有示威者認為馬克龍推出的紓緩措施來得太遲,揚言繼續參與示威;另有人認為,雖有關措施未足夠,但至少政府已經向前走了一步。

馬克龍擊敗勒龐勝選-成為法國最年輕總統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據法媒報導,39歲的中間派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擊敗極右翼政黨候選人勒龐贏得2017年法國大選,成為法國下一任、也是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據初步出口民調顯示,馬克龍的得票率超過65%,最終結果將於10日公佈。
這位年輕的政治家憑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個人魅力改寫了法國政治格局,將載入史册。
一.“代表整個法國”的中間派
在政治上,年輕的馬克龍走得一帆風順。馬克龍最初是法國社會黨的成員,但他在三年後退出了黨派,成為了一名獨立政治家。2008年,馬克龍又加入了羅斯柴爾德銀行,並且很快成為了副合夥人,他還參與了雀巢和輝瑞之間的著名交易。
2012年至2014年,他擔任奧朗德總統的副秘書長,2014年8月26日,37歲的馬克龍被任命為法國總理曼紐爾-瓦爾斯政府的經濟、產業更新和資訊技術部長。
馬克龍於2016年8月30日辭去政府部長職務,並成立了名為“前進!”的政黨,並宣佈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他在近期的採訪中說到,“我從內部看到了我們政治體系的空洞,我拒絕這種體系”。在政治理念上,馬克龍說自己既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而是代表整個法國。
二.政治理念
1.如何看待歐洲?
馬克龍建議在全歐發起民主協商,最後達致一個被全體成員國接受的條約。他建議歐元區單獨建立預算,單獨設立議會,有一個共同的財政部長。
2.移民問題
①創建5000人的歐盟邊防部隊;
②法語流利者優先獲得法國國籍;
③給所有宗教領袖全面普及和培養法國的世俗價值觀;
3.國防和安全問題
①重新招收10000名新員警,並擴建監獄,新增至可以額外容納15000人;
②創建歐盟國防基金,推進聯合軍事項目,建立永久性的歐洲總部;
4.家庭和教育
①馬克龍建議學校有權自主招聘教師,禁止學生在學校攜帶手機。
②在有特殊需要的地區,特別是貧窮的郊區(班布裡),限制小學的班級規模,每1名教師帶12名學生;
5.政治改革
①廢除12萬公務員崗位,但不包括醫院;
②議員不得擔任顧問工作,也不能雇用家庭成員;
③削减三分之一的議會代表和參議員
三.成為總統後馬克龍該做些什麼?
據BBC報導,馬克龍治下的法國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未知格局。
非傳統政黨出身的馬克龍必須確保國會中的多數席位。否則他將無法以法國總統歷來已習慣的管道領導國家。
他所謂的法國政治系統“邏輯”仍將延續,且法國將從他領導的“前進黨”中選出多數席位候選人這些說法,遠非不證自明般可信。傳統黨派特別是右翼共和黨人必將復仇,並竭盡全力地保持在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中的席位。
接著,這位沒有多數席位支持的總統將被迫通過與國會談判其施政方針。囙此,總理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也意味著權力格局將會轉變。這將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第五共和國。
四.家庭生活:出身教育世家愛上大自己24歲的老師
二排、右二為年少時的馬克龍
1.父母都是高學歷
1977年12月21日,馬克龍出生於法國北部都市亞眠,他的父母一比特是醫學博士,一比特是神經學教授。
馬克龍喜歡將自己描述成一個來自法國體制以外的男孩。他說:“我祖父母們是教師、鐵路工人、社工、橋樑公路工程師。他們全部來自普通的家庭。”
馬克龍從小在亞眠長大,之後在巴黎第十大學學習哲學,隨後又進入巴黎政治學院取得了公共事務碩士學位。
2004年,馬克龍從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可謂是高學歷的青年才俊。
2.17歲表白自己的老師一結婚就當了爺爺
馬克龍的婚姻生活最具有傳奇色彩,也引發了許多爭議。他的妻子布麗吉特-托涅(Brigitte Trogneux)比自己年長24歲,而且二人還是師生戀。第一次與妻子見面時,馬克龍只有15歲,布麗吉特是他的法語和戲劇老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兩人由於對戲劇和文學的熱愛開始走得越來越近。布麗吉特-托涅告訴記者,“馬克龍17歲時就告訴我,不論你怎樣,我最終都會娶你的。”
在馬克龍18歲時,二人確立了關係。但同時,這段關係也遭到了馬克龍父母的強烈反對。高中最後一年,他們將馬克龍轉到了巴黎上學。馬克龍回憶起那段日子時說“我們經常互相打電話,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馬克龍的耐心和堅持也逐漸突破了布麗吉特的心理防線。布麗吉特表示,“他不是一個小孩,他在感情中有著和其他成年人一樣的平等地位”。

隨後,布麗吉特與丈夫離了婚,追隨馬克龍搬到了巴黎。2007年,二人終於舉行了婚禮。當時,布麗吉特不僅有三個孩子,還有7個孫子,這讓馬克龍一結婚就當了爺爺。
在參與總統競選時,布麗吉特始終陪在馬克龍左右,馬克龍告訴支持者,“我虧欠她許多,因為是她塑造了今天的我”。
五.如何看待馬克龍?
1.政要評估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他(馬可龍)提出了法國在歐洲和全世界發揮重要角色的前景,並且致力於為法國人民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義大利前外交部長莫蓋裏尼稱“這是我們世代的希望和未來”。
2.媒體評估
英國《衛報》描述馬克龍是“深陷困境但依舊偉大的國家最好的希望”。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馬克龍既是偏離傳統政黨的人物,卻也得到政治精英的讚賞,他的情况“相當奇怪”。
西班牙《國家報》在題為“馬克龍的希望”的社論中寫道:馬克龍的成功“指出如果傳統政黨想重新與選民建立關係,必須遵循這樣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