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俄烏

俄烏時隔三年有望重啟直接談判:誰參加?談什麼?

5月15日電(張奧林)綜合外媒報道,俄羅斯計劃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與烏克蘭展開新一輪直接談判,這將會是雙方時隔約3年來的首次談判。

  對於出席此次談判的各方代表、談判內容以及是否會成為俄烏問題的轉捩點,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同時,雙方在談判目標和立場上有顯著分歧,談判能否取得實質進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各方派誰參加?

  ——俄方已確定人員

  俄羅斯總統普丁5月11日向烏克蘭提議在伊斯坦堡重啟直接談判,俄羅斯代表團已準備就緒。普丁強調,這次談判沒有先決條件,所有議題都在桌面上。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丁已明確表態,俄羅斯願意透過談判解決衝突,但談判的目標是消除衝突根源並確保俄羅斯的利益。

  克里姆林宮網站14日發布消息稱,俄總統普丁當天簽令批准俄方與烏克蘭談判代表團的人員組成,由俄總統助理梅金斯基擔任代表團團長。

  代表團成員還包括俄副外交部長加盧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俄國防部副部長福明。此外,代表團成員還包括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資訊管理局第一副局長亞歷山大·佐林等4名專家小組成員。

  但尚無明確消息表示普丁會前往談判會場。

  ——澤倫斯基:只願和普丁對話

  烏克蘭方面還沒有公佈下一步的行動。根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澤連斯基在14日晚間演講中表示,其團隊14日就土耳其談判的形式舉行了多次會議。他正等待俄方的代表名單,之後才能確定烏克蘭應採取的步驟。

  澤連斯基先前曾表示,他15日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丁。此前他多次強調,只願意與普丁直接對話。

  ——白宮官員:川普不會前往

  此外,美國前總統川普5月11日呼籲烏克蘭「立即」同意普丁關於在土耳其舉行會談的提議。川普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表示,他支持澤連斯基與普丁舉行會談,並認為這將有助於推動和平解決衝突。

  不過,據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白宮官員稱,川普本人不會前往伊斯坦堡。根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目前已抵達土耳其,為可能舉行的俄烏談判做準備。

  重點要談什麼?

  ——普丁:不設“先決條件”

  根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預計希望在談判中討論烏克蘭的中立地位、經濟合作等議題,認為這些是烏克蘭危機升級的根本原因。

  普丁特別指出這次是「沒有先決條件的直接談判」。

  俄方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烏克蘭的「去俄羅斯化」政策、北約的東擴以及烏克蘭拒絕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等長期累積的問題。

  ——烏克蘭立場強硬

  不過,烏克蘭方面對此談判的立場更為強硬。澤連斯基5月11日表示,任何談判都必須以無條件停火為基礎,否則烏克蘭不會參與任何對話。

  他強調,烏克蘭的目標是恢復其領土完整,包括「收復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澤連斯基也指出,俄羅斯必須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並賠償烏克蘭遭受的損失,同時,也將重點討論交換戰俘等議題。

  分析認為,儘管雙方在談判目標和立場上有顯著分歧,但俄方已明確表示所有議題都在桌面上,並願意進行開放性討論。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指出,這次談判既討論政治問題,也會討論技術問題。

  和平曙光已在眼前?

  ——時隔三年可望再次直接接觸

  上一次俄烏間進行直接談判,還要追溯到2022年。當時,俄烏曾在土耳其和白俄羅斯舉行多輪談判,但未能取得實質成果,談判最終破裂。

  有分析認為,此次談判的背景與2022年春季的談判有所不同。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較長時間,雙方在軍事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失,國際社會對和平解決衝突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談判走向影響未來

  同時,此次談判的走向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雙方能夠在談判中達成某種共識,即使是短期停火協議,也將為和平解決衝突帶來一線希望。如果談判最終破裂,俄烏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為雙方帶來更大的損失。

  此次談判能否打破僵局,成為解決俄烏問題的關鍵節點,仍需拭目以待。

美俄在沙特談判 同意任命工作團隊「終結俄烏戰爭」

美國與俄羅斯於沙特阿拉伯當地時間今(18)日上午10時30分(香港時間18日15時30分),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就終結俄烏戰爭展開初步會談。美國方面稍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同意任命工作團隊,以結束烏克蘭衝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美國與俄羅斯達成一致,將採取措施使外交事務正常化。僅靠一次電話和一次會議不足以實現(烏克蘭的)持久和平。

美俄將採取措施令外交正常化

路透社報道,俄方在會談中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北約正式放棄在2008年向烏克蘭作出的入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夠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北約必須放棄2008年在布加勒斯特(峰會)的(入約)承諾。」

美方代表為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特朗普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及白宮國安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

美方代表為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特朗普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及白宮國安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

在北京時間2月18日晚間8點13分許,俄美雙方表示,當天的會談已經結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隨後報道稱,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表示,俄美在沙特的會談進行得「還不錯」(Not bad),雙方就所有議題進行了嚴肅對話,同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他指出,現在還「很難說」俄美的立場「越來越接近」,但兩國在利雅得確實對此進行了討論。

路透社稱,會談結束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所有涉及俄烏衝突的相關方都必須接受結束衝突的解決方案。他說,在利雅得與俄羅斯官員的會晤,是漫長而艱難旅程的第一步,目標是實現俄烏衝突公正和持久地結束。

俄羅斯代表為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普京首席外交政策幕僚鄂夏柯夫(Yuri Ushakov)

俄羅斯代表為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普京首席外交政策幕僚鄂夏柯夫(Yuri Ushakov)

綜合美聯社、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報道,這場美俄高層會談在利雅德的迪里耶皇宮(Diriyah Palace)舉行,美方代表為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特郎普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及白宮國安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俄羅斯代表為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普京首席外交政策幕僚鄂夏柯夫(Yuri Ushakov)及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執行長德米崔耶夫(Kirill Dmitriev)。

烏克蘭及歐洲代表均未出席這次會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昨(17)日稱,不會接受沒有烏克蘭參與的談判結果。

現場畫面顯示,沙特外長費瑟(Faisal bin Farhan)及沙特國安顧問Musaed al Alban均現身會場,不過報道稱兩人在會談開始後即提前離開。

美俄就烏克蘭問題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談。

美俄就烏克蘭問題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談。

俄羅斯官員先前表示,在沙特舉行的俄美會談主要有3目標:修復俄美關係、為針對烏克蘭問題可能進行的談判做準備,以及為普京及特朗普峰會鋪路。

俄烏戰爭|網上重酬送包裹 女子疑受騙變人肉炸彈 至少3烏兵亡

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周六(15日)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導致至少3名烏兵身亡,另有多人受傷。烏克蘭當局指責,網上有人刊登廣告招人送包裹,案中烏克蘭女子不知就裡無辜淪為走動人肉炸彈,釀成多人傷亡,自己亦當場粉身碎骨喪命。烏克蘭當局指控是俄羅斯人員所為,但親俄媒體則指案中烏克蘭女子為了不滿獨生兒子被烏當局強行徵兵打仗而報復。

事件發生在下午2時許,據報,當時一名烏克蘭女子提著購物袋離開商店,然後走向市中心的一群士兵中間,未幾購物袋即爆炸。從網上影片可見,約有九名士兵在鏡頭內。最初報道,女士與一名士兵當場死亡,另有多人重傷; 其後烏當局公布,死者增至三人。

網上影片可見,一名烏克蘭女子提著購物袋走向一群烏克蘭士兵中間。

炸彈由電話遠端引爆  意味女子恐不知情

目擊者稱,炸彈可能是透過電話遠端引爆的,這意味著她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攜帶了什麼。

烏當局未有透露女子的身份,僅指她留下一名幼兒在酒店。事件後,烏當局在Telegram頻道發布警告訊息,指網上有大量提供重酬的運送包裹廣告,其實可能是俄羅斯特工人員的陷阱,提醒烏克蘭民眾不要輕信受騙,因會隨時喪命。

俄烏戰爭 | 華府向烏提供9.72億新軍援 美使館示警俄恐發動新攻擊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9.72億新軍援,包括海馬斯火箭彈。網上圖片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9.72億新軍援,包括海馬斯火箭彈。網上圖片

美國官員周四透露,拜登政府將向烏克蘭運送新一批軍援,包括刺針導彈、海馬斯火箭彈、反裝甲導彈及抗無人機與抗電子戰系統等,總值1.25億美元(9.72億港元)。另外,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警告,在烏克蘭準備於周六紀念脫離蘇聯獨立33年之際,未來幾天俄羅斯用導彈和無人機攻擊烏克蘭全境的風險更高。

不具名的華府官員指,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新一批軍援,還包括多用途雷達、救護車、輕武器彈藥、標槍反坦克導彈和陶式反坦克導彈,以及一批155毫米及103毫米口徑炮彈、救護車及其他設備。

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155毫米口徑炮彈。美聯社

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155毫米口徑炮彈。美聯社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9.72億新軍援,包括炮彈。路透社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9.72億新軍援,包括炮彈。路透社

美國駐基輔大使館警告,未來幾天俄羅斯無人機和導彈攻擊烏克蘭全境的風險提升。路透社

美國駐基輔大使館警告,未來幾天俄羅斯無人機和導彈攻擊烏克蘭全境的風險提升。路透社

這批新軍援將於周五烏克蘭獨立日紀念日前夕正式宣布。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早前指出,這批援助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堅定承諾。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援助將來自美國的庫存,包括防空攔截器、火箭系統和火炮的彈藥、多任務雷達和反坦克武器。

美警告烏獨立日在即恐遭攻擊

布林肯在聲明表示,這些設備將有助烏克蘭保護軍隊、人民和城市免受俄羅斯的攻擊,並加強在前線的能力。

另外,周六是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33年紀念日,美國駐基輔大使館警告,俄羅斯日內用導彈和無人機攻擊烏克蘭全境的風險將提高。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表示,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一再空襲烏國,期間共發射9600枚導彈,另出動1萬4000架無人機。

俄烏戰爭|俄羅斯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放在通緝名單

俄羅斯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放在通緝名單。 路透社
俄羅斯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放在通緝名單。 路透社

俄羅斯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刑事訴訟,並將他放入通緝名單。但烏克蘭方面指,這是俄羅斯「絕望」的證據。

路透社引述塔斯社報導,俄羅斯內政部資料庫顯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通緝名單上,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烏克蘭外交部的聲明指,「我們想提醒大家,與俄羅斯毫無價值的聲明不同。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戰爭罪為由,俄羅斯獨裁者普京的逮捕令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將在123 個國家執行。」聲明稱,俄羅斯的聲明是「證明了俄羅斯國家機器和宣傳的絕望,他們想不出其他方法來吸引注意力」。

自 2022 年 2 月與烏克蘭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對多名烏克蘭和其他歐洲政治人物發出逮捕令。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烏衝突碳排高 加劇氣候危機

路透社、德國之聲報道,全球多地近期遭遇熱浪,歐洲北美均有山火延燒。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之際,俄烏衝突正在加深氣候危機。一份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俄烏衝突前12個月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1.2億噸,相當比利時等中小型國家一年的總排放量。

這份名為《俄烏衝突造成的氣候損害》的報告由「戰爭溫室氣體核算倡議」於今年6月發布,報告由歐洲氣候基金會和烏克蘭倡議資助,並由荷蘭專家德克勒克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小組研究了一系列碳排放因素,包含車輛及武器使用的燃料到森林火災,再到歐洲能源消耗,以及未來的建築物和基礎設施重建等。

與比利時全國碳排相當

報告指出,俄烏衝突前12個月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1.2億噸,相當於比利時等中小型國家一年的總碳排量。德克勒克表示:「我們沒想到戰爭帶來的碳排放量會如此之大,不僅是戰爭本身造成了排放,而且被毀基礎設施的未來重建也會造成影響。」他也提到,戰爭衝突和軍事武器等的碳排放經常被忽視,「2050年的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應該包含軍隊,但如果不知道軍事排放量是多少,就很難開始制定減少的政策。」

這份報告提到,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在戰鬥中受損的建築物、道路和工廠重建工作佔到戰爭總碳排放量的42%。德克勒克指出,由於需要使用「碳密集型」的混凝土和鋼材,所以重建工作所佔碳排量最多,其中民用基礎設施重建產生的溫室氣體,幾乎是交通和基礎設施重建所需的兩倍。

俄烏衝突的第二大碳排放來自於實際交戰,主要是由於化石燃料的消耗。德克勒克指出,敵對雙方軍隊缺乏透明度,很難獲得化石燃料使用的準確數據,研究人員只能使用代理數據。報告稱,實際交戰產生的近2200萬噸二氧化碳中,近14%來自彈藥和軍事裝備的生產。而由於俄烏衝突主要是地面作戰,主要的排放源是柴油而非噴氣燃料,後者是伊拉克戰爭期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除了戰爭,報告也將烏克蘭境外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遭破壞的北溪管道氣體洩漏、國際航班改道以及難民流動納入統計中。報告也指出,由於衝突爆發,烏克蘭國內經濟活動有所下降,但這些經濟活動造成的碳排放卻轉移到其他國家,歐洲各國因俄羅斯天然氣輸送量減少、用電量下降帶來的碳排放減少,與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氣(LNG)的使用量互相抵銷。

軍事活動碳排易被忽視

專家指出,在戰爭中使用無人機有助於減少碳排。一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表示:「最大的減排技術之一是使用無人機。當飛機上沒有人時,能源性能就會得到顯著提高。」

北約負責新興安全挑戰的副助理秘書長阿帕圖萊說:「就碳排放而言,俄烏衝突帶來的環境成本是一場災難。」烏克蘭環境保護部表示,就戰爭對氣候的影響展開討論非常重要。「不幸的是,俄烏衝突造成的影響沒有也不會反映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每年編寫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和審查中。」

由於軍事活動不受國際氣候協議或減碳協議的約束,許多國家公布的數據並不可靠。德克勒克表示,軍事活動的不透明數據、軍隊在海外產生的碳排放豁免,以及有時領土被不同勢力佔領後的重複計算,使碳排放數據變得混亂。

布朗大學的戰爭成本項目顯示,2001年至2018年間,美國軍隊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海外地區進行的與戰爭相關的活動造成了4.4億噸的碳排放。根據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一份報告,在1990至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從科威特撤退時縱火焚燒了數百口油井,釋放了約1.33億噸排放物。

戰爭如何影響環境

加大碳排

戰爭中使用的坦克、火炮、直升機等各式武器會釋放大量煙灰、甲烷和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俄烏衝突一年的碳排量,就與比利時整個國家的碳排量相當。

造成污染

戰爭會造成空氣、土壤和水質污染,大範圍的污染不但威脅着當地野生動物,同時還增加了人類罹患癌症、呼吸系統疾病的概率,並增加婦女早產,以及兒童發育遲緩的風險。

損害糧食

烏克蘭是全球最重要的玉米、小麥、大麥和葵花籽油出口國之一,而地雷、導彈或軍用車輛的燃料及有害物質都會對土壤造成化學污染。有害物質可能會被植物吸收,讓農作物變成毒藥,對烏克蘭的農業生產力造成長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