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康師傅利潤暴跌,市值蒸發800億

 

昨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康师傅控股(00322.HK)股价跌破7.1港币,总市值低于400亿港币,这是七年多来,康师傅总市值第一次收于400亿以下,而两年前康师傅的总市值高达1200亿以上。

 利润暴降,股价单季跌幅创历史记录 

康师傅本周发出盈利预警:称2015财年股东应占净利润较上年下滑35%—40%。降幅震惊业界,这是康师傅十多年来最大的年度利润跌幅。

业绩面临压力的不仅仅是康师傅一家,面包财经研究了诸多传统消费品巨头近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诸多消费巨头2015年后集体身陷困境。

康师傅昨日的收盘价已经低于次贷危机期间所创下的7.5港币周收盘价记录。以2014年年初开盘价计算,两年零二个月间,总市值蒸发超过800亿港币。以下是康师傅控股过去10年每季度收盘价走势图(前复权)。

资本市场对康师傅可能遭遇的困境其实早有预期,自2014年年初,以来康师傅控股的股价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下跌。2014年和2015年其复权股价分别下跌20.13%和36.59%。进入2016年以来则加速下跌,从1月1日至今,已经下跌了35.99%,是其历史上最大的单季跌幅。

 四季度单季巨亏:方便面和饮料业务同遭打击 

比年报利润预警更让人担忧的是,康师傅控股在四季度出现了单季巨额亏损,这在康师傅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康师傅2015年的正式财报还没有发布,盈利预警中也没有提及四季度的单季盈亏。但面包财经翻查了其过去的财报,进行了推算。

按照盈利预警的跌幅下限35%计,估算康师傅2015年净利润约为3亿美元,而根据其2015年三季报,前9个月净利润为3.419亿美元。由此测算其四季度亏损约为4000多万美元。

康师傅在盈利预警中将利润下滑归结为三大因素:方便面销售下跌、饮料业务减计和汇率影响。

康师傅的财报货币单位是美元,收支主要为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确有可能影响利润。但面包财经查询美元兑人民币相应时段的汇率变动情况,发现影响不大。

方便面和饮料业务同时遭遇销售压力才是康师傅利润下跌的主要原因,饮料业务减计背后的原因也在于销售不振。

 传统消费品集体面临压力,港股面临业绩之痛 

陷入麻烦的不止是康师傅一家。面包财经翻查了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主要消费品公司财报发现:多个行业的很多消费品公司这几年日子都不好过。

奢侈品与珠宝:普拉达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跌23%;周大福2015年半年报近利润下滑42.2%。服装与鞋履:百丽国际,鞋业业务2015年上半年下跌超6%,下半年预计跌幅增大。啤酒食品饮料:青岛啤酒,201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下滑超过14%;中国旺旺,归属净利润下跌10.3%。乳制品:合生元,2015上半年净利润下跌34.4%;原生态牧业,2015上半年利润下滑超过95%。……

如果仔细阅读港股各消费品公司的财报,发现康师傅类似的问题并不是个案,甚至颇为普遍。

消费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出口”位,消费不振会逐渐向产业上游传导。同时也会极大影响房地产(由其商业地产)、金融等行业的盈利能力。而港股以金融、地产和消费为主要构成。从消费反推整个产业状况,前景堪忧。

香港股市2015年以来大幅下挫,恒生指数跌跌不休,固然有外围市场影响和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原因,但诸多上市公司业绩面临史无前例的下滑压力才是香港资本市场承压的内在因素。

资本市场固然有其内在逻辑,受各种因素影响,但根基终究还在实体经济上。

只看短期市场波动,仅仅依据市场平均市盈率等表现数据,而忽略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真的就能断言港股已经见底?

如果未来利润持续下滑,当前的低市盈率又有何参考价值?

 困境中的巨头:无疾而终还是王者归来? 

比短期业绩下滑更严重的是,以康师傅控股为代表的传统消费品巨头似乎面临几个更深层次的危机:

一是人口断崖下,消费红利的逐渐丧失。康师傅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方便面与饮料,劳动年龄和青少年是主要消费群体,仔细研究其历年销售情况,可以发现其业绩与人口变动高度关联。计划生造成的人口断崖,很可能是其经营压力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其他消费品公司情况类似。

二是旧的经营模式是否能适应新市场。如果仔细研究康师傅过去的渠道的产品策略,很难说他犯了什么严重的错误。看起来他几乎做对了所有的事情,包括对百事可乐中国业务的收购,可圈可点。但问题可能也就在于这里,如果你翻看过去十多年康师傅的年报,会发现其大的策略和经营方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年份换一下甚至识别不出是哪一年的致辞。这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变迁。细数遭遇危机的消费品公司,尽管产品不同行业各异,采取的手法都是惊人相似。无外乎:批量生产、猛打广告、多铺渠道。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和品牌点对点联系,个性化需求前所未有的释放,消费巨头怎么办?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多解读一些消费品公司的财报,从微观层面观察企业,也许更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经济状况。

 

 

  1. 尚無回應.

  1. 尚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