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動亂

美在黎巴嫩建巨型使館被質疑 專家:華府霸權是中東動亂根源

半島電視台報道,在中東小國黎巴嫩,美國正在建造一個佔地面積超過21個標準足球場,幾乎是白宮所在土地2.5倍大的巨型大使館,整個項目預計將耗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在Twitter上晒出新領館照片後,引發一眾網友抵制。有黎巴嫩網友懷疑,美國恐怕想利用大使館實現其他目的,另有人直接質疑道:這是使館還是軍事基地。

在人口只有600萬且8成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正在面臨金融危機的黎巴嫩,美國正在當地建造一個佔地面積達17.4萬平方米的大使館。新建的大使館建築群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距離市中心約12.87公里,面積超過21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幾乎是白宮所在土地面積的2.5倍。使館建築群計劃於2015年公布,預計將耗資10億美元。

黎巴嫩經濟危機嚴峻

CNN報道稱,興建中的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規模之龐大令人側目,整個建築群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獨立」的城市。大使館發布的計算機生成圖顯示,整個大使館館區是一個超現代的建築群,擁有帶有高玻璃窗的多層建築、休閒區和一個被綠樹環繞的游泳池,在這裏可以欣賞貝魯特的景色。該大使館由美國海外建築運營局(OBO)監督建造,根據該建築項目的網站,大院內包括辦公樓、員工住房、社區設施和相關支持設施。

大使館的富麗堂皇引發爭議。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從新冠疫情到2020年的貝魯特大爆炸,黎巴嫩遭受一系列襲擊,經濟危機持續不斷。今年3月,黎巴嫩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到驚人的264%。黎巴嫩人無力負擔基本商品,包括食品、藥品和電力。今年3月,黎巴嫩貨幣兌美元匯率跌至歷史新低,貝魯特民眾衝上街頭抗議,警察發射催淚彈回應。

許多黎巴嫩人在推特(Twitter)上質問,為什麼美國需要在當地設立巨型大使館。很少有美國遊客前往該國,且美國務院將黎巴嫩的旅遊警告級別列為第三高。活動人士桑迪在Twitter上寫道:「美國搬到黎巴嫩了嗎?」網媒《中東之眼》援引網友的評論報道稱:「這裏能容納數百名間諜和滲透者嗎?還是說這也能做武器工廠?」有網友在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的推文下方留言稱,美國「想讓黎巴嫩人吃混凝土」。

「美國又搞顏色革命?」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提到,美國在中東有大興土木建使領館的習慣。美國駐伊拉克巴格達大使館是規模最龐大的駐外使館,佔地約44萬平方米,接近梵蒂岡的大小;新建於伊拉克埃爾比勒的領事館佔地約20.23萬平方米;在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前,美國在喀布爾的大使館面積達到約14.57萬平方米。

《耶路撒冷郵報》指出,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的計劃始於十年前,但今時不同往日,美軍撤軍變成常態,美政府又忙於應對中俄兩國,美國應該考慮一下造這麼大的使館的現實情況,「有人會問這座新建大使館是否有足夠的直升機停機坪,以便美國撤離外交官,就像他們之前撤離駐喀布爾、伊拉克、蘇丹外交官那樣。」還有評論員質疑,美國是不是想在黎巴嫩掀起下一次顏色革命?

卡塔爾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迪巴特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長期以來,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肆意干涉他國內政,是造成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的根源之一。迪巴特說:「近些年來,我們注意到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開始減弱,其原因在於美國的中東政策,在於美國應對中東問題的方式和對待地區國家的態度。很多中東國家對美國的中東政策不滿,因為其與公平正義相去甚遠。」

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曾多次成為武裝組織的襲擊目標。1983年和1984年,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兩次遭遇爆炸,造成逾百人死傷。

美駐黎巴嫩使館耗資78億

•美國在黎巴嫩新建的大使館建築群位於首都貝魯特郊區,距離市中心約12.87公里,佔地面積達17.4萬平方米,超過21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幾乎是白宮所在土地面積的2.5倍。使館建築群計劃於2015年公布,預計將耗資10億美元。

•美國規模最大的大使館為駐伊拉克大使館,使館位於巴格達,佔地約44萬平方米,幾乎接近梵蒂岡的大小,耗費了7.5億美元建造。

環時社評:北京未決定以武力介入香港動亂

環時社評:北京未決定以武力介入香港動亂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就香港局勢發言,呼籲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示威者代表見面,以人道方式解決當前爭議,又透露他很快會同習近平通電話。

內地《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社評,指北京未決定是否以武力介入香港的動亂。如果香港無法自行恢復法治,中央政府將根據《基本法》採取行動。

社評又指,香港的情況不會是1989年六四事件的翻版。華府不能以30年前的動盪來要脅中國,希望香港社會認清美國摧毀香港的企圖,在特區政府領導下積極恢復秩序。

歐洲難民潮:一張「震驚人心」的相片

土耳其警察抱起溺斃幼童遺體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土耳其警察抱起溺斃幼童遺體

一張來自土耳其的相片,顯示的是一名警察在海邊抱著一個幼童的遺體,幼童據說是因為船隻翻覆而被淹死的難民。

許多媒體選擇使用這張相片,但是另外還有兩張相片,卻是令許多媒體基於自我克制而沒有使用。

震撼世界

照片可以看到這個幼童的遺體被衝上岸時的情形,世界各地的網友紛紛轉發,同時也問要如何解決難民不顧危險、湧向歐洲的問題。

中東的動亂似乎是令這些人離鄉背井的原因,為了到歐洲,他們當中許多人付出高昂的費用、冒著極大的危險。

歐盟從成立以來,一直強調致力於人權與和平,而難民問題也被看成是個道德問題。

但是對經濟表現欠佳的歐洲地區來講,許多國家可謂是自顧不暇,例如意大利還有被債務困擾的希臘。

根據歐盟的規定,也就是所謂的都柏林協議,難民應該在入境歐盟的第一個成員國家申請政治庇護。

從這一波難民潮的路線來看,所謂第一個入境的國家,也大概就是希臘和意大利。

政治負擔

雖說歐盟把難民問題看成是道德責任,但是也不能不考慮到各成員國家本身的內部政治問題,比方說這幾天難民們聚集等待登上開往德國火車的匈牙利,其執政黨就是因為反移民主張而贏得大選。

即便是接納難民最多的德國,其國內極右翼的新納粹主義團體力量也不能小覷,而新納粹主義團體的反移民立場和主張是出了名的激進。

保守黨執政的英國,在這一波難民潮當中,被批評是「表現消極」,雖然有報章的社論指責就是當年英美聯手出兵伊拉克還有干預敘利亞、導致伊斯蘭國崛起、中東處處硝煙,但是英國政府的態度是「視而不見」。

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的時候,英國財相奧斯本回答說,要解決目前的危機,沒有「簡單的答案」,強調英國政府有編列10億英鎊的海外援助,而且已經接納了5000名的敘利亞難民。

接納難民

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看法則是,雖然溺斃幼童的相片讓人心酸,但是要從根本解決問題。

不過從幾個主要歐洲國家接納難民的人數來看,英國遠遠落後於德國,在野黨的領導人紛紛批評英國政府是「做得不夠」。

在溺斃幼童的照片被大量轉發之後,現在包括英國在內的主要歐洲國家都面對了強大的輿論壓力,政府被質疑是否願意為了道德,而擔負起財政和政治上的壓力。

有一句俗話「請客人到家裏吃飯不難,請客人搬進家裏住那就不容易了」,政治人物還在爭論不停的時候,又一批的難民已經在前往歐洲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