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one one

Posts Tagged ‘ 自动化

程序员自动化工作六年 被解雇后发现已经忘记如何编程

一位自称FiletOfFish1066的用户在Reddit上发帖称,雇主在发现他在六年里什么也没干后将其解雇。他受雇于湾区的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软件测试质量评估工作,年薪9.5万美元。他花了六个月时间自动化了所有编程工作,之后就坐在那里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只是真正的工作除外。

但在被解雇之 后,他沮丧的发现已经忘记如何编程了,因为电脑干了他的所有工作。

不过暂时他还不存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因为过去六年他存下了20万美元。很多人怀疑这个故事是编的。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614/5da756a1b43a865.jpg

本·布兰德:中国掀起全球机器人革命

未来,中国的工厂不会再像中国南方广东省的樱奥厨具那样了。这家工厂门口的招牌已经褪色,地上沾满了泥,积着一层厚厚的金属粉末。这些金属粉末是不锈钢抛光加工的副产物,它们时常飘在空气中。工人们推着手推车在工厂里往返奔波,机器的轰鸣声似乎要把整座工厂震塌了。

英国《金融时报》4月28日文章:中国的机器人革命

位于华南的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引擎。去年,广东省的出口额达到6150亿美元,占中国全年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有余。广东产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人民币,约合600美元,而向欧美出口厨房水槽的樱奥厨具公司副经理陈从汉说,由于工厂的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他们工厂不得不支付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两倍的工资。因此,在四年前,樱奥厨具开始引入机器人以降低日益昂贵的人力成本。

现在,樱奥厨具公司有9个机器人,他们每天所能够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140位全职员工一天所能够完成的工作量。机器人的机械臂娴熟地从堆场中拿出水槽的半成品,精心打磨不锈钢水槽,然后放回到自动传送带上,送到连接着计算机的摄像头前完成最后一道质检工序。

樱奥厨具的产量达到每天1500个水槽,而为了购买这些机器人,樱奥厨具花费了300多万美元。陈从汉说:“这些机器人比工人更廉价、更精确、更可靠”,他随之感慨“机器人从来没有弄砸过一批产品,我想以后要用更多的机器人来替代产业工人”。

工业机器人经过编程后可以长时间从事重复性工作

中国的南方沿海有着一条长达上千公里的加工制造业产业集聚带,很多像樱奥厨具那样的公司现在都在政府的支持下走上了生产自动化的道路,这么大规模的自动化浪潮是全球罕见的。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新增购买的工业机械的数量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包括德国、日本、韩国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大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一个总部设在“工业机器人之都”德国的机器人产业协会——观察者网注)的预测,到今年年末,中国就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拥有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该联合会秘书长古德伦·利岑贝格尔表示,中国加工制造业自动化的进程之快,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就技术转型而言,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当前平均每一万名产业工人只拥有36台工业机器人,而在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一数字分别达到292、314和478。但是,中国现在的行动已经在逐渐改变全球制造业的生态了。这一过程激发了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更宏大的问题:新兴经济体能否复制发达国家在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后走过的老路?还是说,工业机器人将能承担大多数的工作岗位?要知道,这些工作岗位曾经帮助上亿人脱离贫困。

中国政府现在十分积极地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而且机器人应用也受到中国经济的内在驱动。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开放的中国参与到世界贸易体系当中,而此时中国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品输出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仅使上亿人脱离了贫困,还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阶层,因为许多农民从农村涌入城市,成为了产业工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了中产阶级,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愈发严重,中国的平均工资开始上涨,这削弱了其原有的竞争优势。眼下,中国有适龄劳动人口1亿人,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效应,预计到2030年,中国适龄劳动力将减少至9600万人,到2050年更是将减少到8000万人。尽管“二孩”已经全面放开,但是可能仍然无力扭转中国劳动力减少的趋势。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的决策者们开始积极推动工业自动化,以对冲劳动力减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向生产、购买和使用机器人的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这为中国企业更多地使用和制造机器人铺平了道路。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机器人革命”的设想,他认为机器人革命将首先改变中国,然后改变整个世界。同年6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上提出,“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而性能却在不断地增强,这加速了中国和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工业机器人及其配套软件的价格将在未来10年内降低20%,但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每年会有5%的提升。

四十多岁的企业家刘辉(音)赶上了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大潮。2001年,他在佛山——广东一座有着70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主要生产“山寨”电风扇。随着业务的发展,他跳槽到贝纳化电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为中国家电企业生产零配件。2012年,他看准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进入了这个行业。他现在从瑞典瑞士合资的ABB电器等公司进口机械臂,然后转卖给中国的制造企业,帮助他们在生产线中应用自动化工具。这个生意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他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马达和其他家电零配件的制造商,这些产品最终流向美的、格兰仕等生产空调、冰箱的中国知名家电企业。

他的业务发展很快,以至于从去年开始,他的工厂里都腾不出地方来安放那些正待组装的设备了。他不得不将那些服务于价值23000美元的ABB机器人的备件临时储存在厂房外搭建的简易棚屋内。他感慨道,“事情变化太快,工人工资每年都在上涨,而且年轻人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生产线上干活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发展机器人来取代他们。”

在很多地方,中国的工厂仍然是这种传统的形式:成千上万的工人坐在流水线上,或踩着缝纫机,或在往集成电路板上焊接元件。但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开始有所改变,人与机器人各司其职,机器人往往负责在流水线上工作,而工人则分散在几个关键工序节点处。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去年九月,主营塑料产业机械设备的上交所上市公司宁波弘讯发起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伊雪松机器人设备”,它生产的机器人比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如ABB、德国库卡、日本川崎等公司的同类型设备便宜20%至30%。伊雪松的工厂设在佛山,有咖啡厅、室外休闲区和开放的生产线,看上去和硅谷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办公室别无二致,一点都不像中国的老式工厂。伊雪松35岁的技术总监张洪磊(音)表示,“国际上的竞争对手非常擅长制造机器人,但是它们的生产成本比我们高,而且他们不像我们那样了解本地顾客的需求”。